展览信息:
「混沌之上」
刘国义 个展
2025年4月23日 – 5月31日
策展人:
石芮豪
刘辰浩
策展助理:
李妍
Prestige Art Gallery:
61 Stamford Road
#01-06 Stamford Court
Singapore 178892
开幕仪式
2025年4月23日
5:30 – 8:30 PM
开幕流程
5:30 – 6:30 PM 来宾入场
6:30 – 7:15 PM 开幕仪式
7:15 – 8:30 PM 艺术家与策展人导览
(免费入场)
当代艺术如何成为探索个体转化、意识觉醒,以及我们与不断变化的现实之间建立关系的媒介?
「混沌之上」是中国艺术家刘国义在新加坡的首次个展,呈现其自 2012 年至 2024 年间创作的多系列作品,涵盖油画、雕塑与版画。展览回顾了艺术家刘国义十三年间经历深刻的个体蜕变与内在重构的旅程。在刘国义的创作语境中,混沌不仅是失序的状态,更是一种丰饶的临界点——一个边界消融、意义得以重生的精神空间。
从混沌到澄明:艺术作为心灵导航
融合东方玄学与西方超现实主义的思想元素,刘国义的作品呈现出一段从破碎走向整合的心灵旅程。他透过层层叠加的画面结构、象征性符号与梦幻般的形象,引领观众进入毁灭与重生之间的“混沌空间”。
在其早期的超弦系列(Superstring Series)中,刘国义探讨“混沌即万象之源”的原初观念——这一概念既植根于古老的宇宙论,也与现代物理学不谋而合。作品充满动势与张力,捕捉食物尚未成型前的原始能量。
在其最新创作的虚实之类系列(Of Reality and Illusion Series)中,他进一步深入对“感知”本质的探索。延续并深化了对现实与非现实之间边界的探索。通过更加冷静且复杂的视觉语言,他探讨了虚与实、实体与幻象、认知与感知之间模糊且流动的关系。
混沌即创造:通往未知之境
刘国义的创作过程源于深刻的内省。他不以绘画复制现实,而是构筑一种属于自我的宇宙图景——他称之为“灵性地图”。他的作品邀请观者放下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进入那个尚未被命名与定义的存在状态。
在他的作品中,混沌不再令人恐惧,而成为一股生成的力量——开启感知与认知全新可能的原点。透过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刘国义提出:未知、破碎与未竟之物,或许正是通向澄明与自我整合的究极源泉。
感知与可能性的旅程
在那些似梦非梦的画面中,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悄然浮现。刘国义以视觉为门,引领观者进入一个未被定义的空间:在破碎中重构意义,于纷杂中感知平衡,在混沌之上,是坚定的信念与真挚的希望。
关于艺术家刘国义
刘国义是一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目前居住在北京。他于2005年进入中国北京宋庄,2005年至2019年分别创作了《快乐无敌系列》《超弦系列》《重生系列》三个阶段的作品。2020年至今,他的艺术作品有了新的变化,从架上绘画衍生到雕塑作品,颜色也变得更鲜艳。他的艺术脉络是从早期的地狱、精神、救赎、再到逃离世界的探索,他继续升华着他的艺术,继续着他与神秘未知世界的着迷与好奇。
荣誉与认可
刘国义的作品以其赤诚本真的艺术语言风格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赢得了海内外艺术爱好者以及收藏家们的喜爱。他的作品曾在北京今日美术馆、798第零空间、798杨国际画廊、北京大河湾美术馆、深圳木星美术馆、朴石美术馆等地举办个展。同时,刘国义的作品曾多次受邀在法国、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等国举办展览并参与国际艺博会。作品被公共机构和私人藏家收藏。
独特创作语言
绕线是刘国义作品中非常有辨识度的艺术风格,在画作完成之后,他会反复的重叠上色,根据需要的效果,分薄厚涂抹,再用尖锐工具划出有变化的线状波纹。绕线是一种律动,是笔触,是风格,是情绪,也是生活轨迹,他把现实生活中的纠结或纠缠植入了进来。他的画面看似混乱实则有序,看似复杂却又简单。我们不禁感叹: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充满了悖论。
贾方舟对刘国义评价
无论是魑魅魍魉,群魔乱舞,还是灯红酒绿,醉生梦死,他都想把它们一一描绘下来。他像一个中了邪的人,一心只想画画,只想通过画把他想说的话说出来。因此他的画具有很强的叙事性,每张画都像在讲一个故事。由于他一再经验着这洞穿幽微的复杂人性,经验着人的欲望和邪念,作为个体生命的纠结、痛苦、挣扎、绝望和期许。他的画,既是经验的,也是超验的,从心灵的梦魇到妄念丛生再到灵魂的狂欢,全都用他无视规范的个人的方式记录在画布上。
刘国义重要创作系列
快乐无敌系列(2005–2013)
刘国义在1999年-2005年期间经历了生活和艺术的多层次的变化,他在2005年入住宋庄建立自己的工作室,从此走向职业艺术工作者的道路。他烧掉最早期不满意的作品,那段经历是坎坷而艰辛的,经历了生活和艺术的多层次的变化后,在无数次挫折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他的早期油画创作真实流露出对人生百态的感悟,展现人性的丑恶和贪婪。这阶段作品受到哥伦比亚画家波特罗的影响,情感浓烈、画面主题内容多样颜色统一。刘国义虽崇拜波特罗,但在作品构图上并没有波特罗的影子。通过这一阶段的创作,刘国义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2013年,他决定放弃当前系列,进入新系列的创作。(艺术阶段性的改变是艺术生命的自然变化,并非他本意)

快乐无敌 No.29, 2012, 艺术微喷, 40 x 100 cm
超弦系列(2013–2015)
在快乐无敌系列的基础上,刘国义进入对梦境与灵魂的艺术探寻。超弦系列借助独特“绕线圈”的技法描绘“另一个生命世界”的和谐与自由,表达了他对物质之外庞大生命体系的信仰与想象,并在二维空间呈现三维立体主义的思考,展现创作灵感与人性纯粹的交汇。他相信艺术是通向自由的桥梁,也是在创作中寻找纯粹人性的一种方式。

归途中的游灵 No. 3, 2015, 布面油画, 180 × 120 cm
重生系列(2016–2019)
信仰的力量促使刘国义转向精神层面的重构,重生系列从具象语言过渡到碎片式的重组。他以视觉结构重构对生命的感知,尝试让画面承载更大的精神能量。他视自己为传递光与希望的“光点”,以画作回应黑暗中的呐喊,表达疗愈与生命的信念。创作不再只是表达个体情绪,更关乎一种与世界共鸣的可能。这个系列的作品中,他受到了艺术大师克里姆特和达利的影响,在作品中通过块状组合和灵性的表达,形成未来镜像且直观的画面,让风格进一步偏向超现实主义。

意外怀孕生下银河, 2017, 布面油画, 120 x 180 cm
灵性艺术系列(精灵家族)(2020–2022)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刘国义的灵性艺术系列反映了他对内心慰藉和深层意义的追寻。他认为,现代生活已脱离了生存的本源,表面上的短暂享乐实际上让人空虚无聊,如同无根之木。为此,他在心灵世界中种下了一颗种子,试图在现实与虚无之间建立起一座精神的灯塔,唤醒并滋养幸福的灵魂走向光明。
刘国义将梦境中的经历与内心的灵性相结合,创作出奇幻的物种并赋予“他们”生命,探索“他们”生命里错综复杂的思绪。刘国义的作品反思现代生活的疏离感,提出对生命、个体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同时邀请观众重新连接内在的灵性世界。
此系列是他不断探索无边灵性宇宙的成果,随着艺术旅程的延展而不断进化。他的作品在灵性与人性之间取得平衡,带给观众关于艺术、生命和人类精神无限潜能的独特视角。

安全感, 2021, 布面油画, 150 x 200 cm
太空天使系列(2020)
太空天使是精灵家族系列的一部分,肩负着精灵家族的使命,他们各自生活在不同的行星、样貌各异、皆有其与众不同的风格。月月、阳阳、熊熊、虫虫、冰冰是太空天使系列的主角,他 们是来自于宇宙太空的使者,肩负使命的他们穿越时空来到了我们身边,带来最为真挚的祝福。同时,他们带领着精灵家族的其他成员一起用温暖感动人类,治愈受伤的心灵,走进每一个家庭,用爱心换来我们想象中美好的世界。
太空天使系列创作于2020年,正值全球疫情爆发之时,刘国义看到人类在灾难面前的脆弱与渺小,受到启发,创造出这些具有温暖力量的角色,表达对希望与坚韧的信念。太空天使象征着力量与关怀,疗愈受伤的心灵,鼓励我们勇敢面对未来。

太空天使 (共99版), 2022, 铸铜喷银, 18.5 x 15 x 35 cm / 15 x 15 x 35 cm
潜宇系列(2023)
潜宇系列是刘国义于2023年在全新思想体系下创作的作品,灵感源于对潜意识的深入探索。潜意识是一种隐藏于显意识与前意识之下的心理状态,虽然不易察觉,却在无形中影响甚至主导人的思维与行为。在心理动力学理论中,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与超我”的结构模型,用以解释人类意识的形成及其内部张力:其中,“本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象征原始欲望,不受理性约束;“自我”则主要存在于意识层面,负责协调现实与内在冲突;“超我”部分属于意识,代表道德标准与社会规范。
刘国义透过对“本我”层面意象的感知与转化,展开灵性层面的艺术实验。他以富有表现力的笔触剖析日常经验,将生命的微观结构相互交织,构建出一种仿若生物体间交流的视觉语言。作品主题张力十足,富有爆发性,如同在描绘自我、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精神互动,试图勾勒一个完整而多维的人格构造。
作品中大量运用的线条与圆形构成星体的运行轨迹,象征灵性存在在宇宙中寻求方向的动态过程。画面中的生物体似在宇宙空间中生成、变异与释放能量,创造出一种超越二维平面的时空延展感。全系列多采用冷色调,契合宇宙深空的视觉印象,形成视觉与观念上的和谐统一。
通过潜宇系列,刘国义不仅表达了对未来世界的敬畏与不确定感,也呈现了潜意识在梦境中孕育创作灵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式“精灵”形象逐渐浮现,它们象征艺术家内心潜意识的多重面貌,陪伴其不断成长与转化。这些“精灵”并非虚构,而是艺术家精神世界的延伸。
对刘国义而言,只要灵魂保持自由,想象力便不设边界。正是在这种自由的精神维度中,他构筑了属于自己的“潜宇”——一个兼具理性探索与感性经验的艺术宇宙。

大味王, 2022, 布面油画, 120 x 180 cm
虚实之类系列(2024)
— 感知边界与图像建构的再思考
在新作虚实之类系列中,艺术家刘国义延续并深化了对现实与非现实之间边界的探索。通过更加冷静且复杂的视觉语言,他探讨了虚与实、实体与幻象、认知与感知之间模糊且流动的关系。
这一系列作品延续了艺术家早期在超弦系列中提出的“混沌生成”美学,采用错位构图、符号变形与光影干扰等手法,构建出一种“不稳定的真实”的 图景。画面中的人物、灵物与动物仿佛是记忆碎片与意识残像的交织体:它们既可辨识,又随时漂移于语义的边缘。
刘国义通过细腻的肌理与丰富的层次赋予“虚”以厚度,使其不再是空洞的存在,而成为意义的孕育场。这种创作方式与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相呼应,毕加索通过切割的平面与几何块状、同时呈现多个角度的方式“重构现实”,而非简单地复制现实,揭示物体在不同时间与空间中的多样性。刘国义的作品也通过“非线性观看”的模式,深入探索现实的复杂性,带来更强的感知张力和时间维度的延展。
- 虚:来自虚拟现实、梦境与幻想,是不可触碰却真实存在的经验场域。
- 实:不仅是物理存在,也是我们对现实的集体共识。
- 混沌:不是混乱,而是多种系统之间尚未形成秩序的状态,是孕育新形态的土壤。
通过这种方式,虚实之类回应了当下影像与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挑战了我们对于现实和感知的理解。

虚实之类 No. 11, 2024, 布面油画, 150 x 170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