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逸溪

荷塘月色, 2005, 纸本水墨, 97 x 90 cm

蔡逸溪
详情:
蔡逸溪(1947年生于中国,2008年逝于新加坡)是一位致力于东西方艺术融合的艺术家。他于1991年凭借出色作品,成为首位荣获大华银行年度绘画大奖的水墨画家。
蔡逸溪早年师从名家范昌乾,深受传统笔墨技艺的熏陶,随后也对西方艺术产生浓厚兴趣。他的作品鲜明地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与西方艺术技法的融合,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语言。
1999年,蔡逸溪获颁新加坡最高艺术荣誉——文化奖,肯定了他在本地艺术发展中的杰出贡献。
教育背景:
1957 师承范昌乾先生,接受私人绘画指导
1989 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Lasalle-SIA College of the Arts)
1994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美术学士学位(Bachelor of Fine Arts)
1995 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艺术硕士学位(Master of Arts)
蔡逸溪于1947年出生于中国广东,后移居新加坡,是当代水墨画领域的重要先驱。他在东西方艺术之间架起桥梁,以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独特风格,重新定义了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创造出一种兼具文化底蕴与当代精神的视觉语言。
跨文化表达的先驱
蔡逸溪的艺术之路深受双重影响:一方面,他师承“海派”名家范昌乾,系统学习中国传统书画技艺;另一方面,他也积极探索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他于1991年凭借作品《旧地重游》荣获大华银行年度绘画大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水墨画家,标志着水墨艺术在当代艺术界的重要突破。
他的作品常以新加坡逐渐消逝的城市风貌为题材——如旧店屋、街景与建筑立面——以诗意而奔放的笔触,呈现出既抒情又沉静的视觉节奏。蔡逸溪尤为擅长将书法与古典诗词融入创作,同时也受到杰克逊·波洛克、马蒂斯等西方艺术家的自由笔势和构图影响,在传统中探索实验,在笔墨中注入现代性。
当代水墨的思想推动者
1985年,38岁的蔡逸溪正式投身为全职艺术家,艺术风格亦逐渐走向多元。他不断突破传统水墨的边界,尝试抽象、拼贴、肌理与空间构成的创新表达。他于1999年荣获新加坡文化奖,这是本地艺术领域的最高荣誉,肯定了他对当代水墨艺术的深远影响。
他的个展遍及各大艺术机构,包括新加坡泰勒版画研究院、上海美术馆以及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其作品亦被选入总统府(总统办公室)与克拉码头地铁站等公共空间展出,体现出他艺术实践在公共与私人领域中的广泛回响。
传承与延续
2008年因病逝世后,蔡逸溪的艺术精神持续在艺术界回荡。2010年,泰勒版画研究院为他举办纪念展览《重温蔡逸溪:水墨宗师回顾展》;2015年,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亦推出回顾展《雨后——蔡逸溪作品展》,展出横跨三十年的代表作品,进一步肯定了他在本地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留下的作品现藏于多个公共与私人机构,也持续启发着后辈艺术家。蔡逸溪以诗意的笔墨、自由的表达与深厚的文化修养,为当代水墨注入新的可能。他不仅重塑了水墨艺术的表达方式,也为艺术跨文化的交流搭建起一座桥梁。
新加坡街景
2007
纸本水墨
58 x 64 cm

老街
1995
纸本水墨
46 x 52 cm

婆罗浮屠金竹亭
1996
纸本水墨
95 x 89 cm


莲花系列 No.2
2003
纸本水墨
49 x 200 cm
莲花系列 No.6
2006
纸本水墨
97 x 90 cm

精选个展
奖项、资助与驻留计划
收藏
精选群展
相关展览
展出中
蔡逸溪 | 韩少芙 | 库玛丽·纳哈潘 | 林欣欣 | 林欣欣 | 陈楚智
2025年7月1日 - 12月31日
11am to 6pm (公共假日闭馆)
OCBC Bank Wisma Atria #04-01
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