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世鸿

陈汉清《嘿 抬头》2023年

《渔村》1992年 纸上水墨与粉彩 72cm x 51cm

欧世鸿

欧世鸿
(1932 – 2021)

细节:
1932年
出生于中国海南文昌

1939年随
家人避难到马来西亚

1954年
毕业于南洋美专

1959年
毕业于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94年
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1996年
新加坡雕塑家座谈会大会主席

欧世鸿 – 画中奇旅:欧世鸿的艺术征途

欧世鸿 Aw Tee Hong (1932年 – 2021年),1932年出生于中国海南文昌。由于中日战争的影响,他在1939年随家人移居到马来西亚吉兰丹。1950年,他定居新加坡,并开始在南洋艺术学院学习艺术。在1956年,他前往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深造,进一步磨练他的艺术技能。

回到新加坡后,欧世鸿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对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迅速在本地艺术界崭露头角。他的作品常常反映新加坡的城市变迁和文化遗产。从早期的木刻版画到后期的雕塑和浮雕,他的创作跨越了多种媒介和风格。欧世鸿不仅是一位艺术创作者,更是新加坡艺术发展的推动者,与新加坡旅游促进局合作开发了许多文化产品,并将新加坡的艺术推广至国际舞台。

在色彩间诉说:欧世鸿的艺术自述

艺术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从海南的田野到新加坡的繁华都市,我的艺术旅程是不断探索和融合的过程。我曾在南洋艺术学院学习西洋绘画,后来在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一步深造。在这段学习旅程中,我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还吸收了西方印象派的色彩和技法。

每一次创作都是对我内心深处的探寻。我喜欢用各种材料和技术去挑战自己,从早期的木刻版画到后来的浮雕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我对世界独特观察的结果。通过艺术,我希望能够记录时代的变迁,并与观众分享我对新加坡及其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艺术的心语:探索作品中的文化韵味

欧世鸿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见证。他早期的木刻版画描绘了新加坡的生活场景,如红衣妇女和街头小贩,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家的技巧,也反映了他对新加坡社会的深刻观察和理解。

在1970年代,欧世鸿开始使用玻璃纤维和搪瓷等工业材料,标志着他在艺术媒介上的创新和突破。他的纸质浮雕作品,尤其是《新加坡诗歌》大理石浮雕,体现了他对传统艺术的现代化解读。这些公共艺术作品不仅美化了城市空间,还在观众中引发了对新加坡文化和历史的深思。

欧世鸿的艺术旅程是对自身艺术风格的不断探索和对文化遗产的深刻理解的体现。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对艺术的热情,也使我们能够透过他的创作,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新加坡的独特文化。

椰子村

1992年
纸上水墨与粉彩
72cm x 51cm

欧世鸿《椰子村》纸上水墨与粉彩 72cm x 51cm

新加坡河

1982年
油画
38.5cm by 49.5cm

欧世鸿 《新加坡河》1982年 油画 38.5cm by 49.5cm

丁加奴街

2006年
丙烯画
54cm x 122cm

欧世鸿《丁加奴街》2006年 丙烯画 54cm x 122cm

缅甸河

2009年
丙烯画
62cm x 51cm

欧世鸿《缅甸河》 2009年 丙烯画 62cm x 51cm

展览